现代拳击始于英国。中世纪英国伦敦盛行有奖拳击赛。1719年英国拳击冠军菲格(James Figg)在伦敦创办世界上最早的拳击学校。1743年英国著名拳击家布劳顿(JackBroughton)推出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拳击比赛规则,确定拳击场24英尺见方,四周围以绳索。1747年发明拳击手套。1838年英国拳击保护协会颁布伦敦拳击锦标赛规则。1869年英国记者钱伯斯(John GrahamChambers)提出划分回合的新规则,规定参赛选手必须戴拳击手套,每个回合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被击倒在地的选手必须在10秒钟内自行起来,否则即判为失败。该规则后由昆斯伯里侯爵道格拉斯(Douglas,Marquess of Quelensberry)整理出版,1891年得到世界公认,被称为昆斯伯里规则。1880年成立英国业余拳击协会。1882年首次举行世界最重量级冠军挑战赛。
由于拳击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所以,拳击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并且要具有战胜对手的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参加拳击比赛必须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练就强健的体魄,掌握优良的技术,能灵活运用多种战术,还要具有顽强拼搏、勇于争胜的意志品质。这不仅对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爱好者和拳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双方选手比赛时必须穿无钉、无跟的软靴或鞋子,短袜,不超过膝盖的短裤,可遮盖胸背的背心。佩戴拳套(拳套的重量为10盎司(284克),皮革部分的重量不得超过总重量的一半,衬垫物的重量不得少于总重量的一半)、头盔、护齿、护裆。
所有国际拳联批准的比赛,拳击台围绳内面积为6.1米见方。拳击台外延与围绳的间距是85厘米。拳击台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厘米。拳击台面应安全、稳固和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台的四角设有四个角柱,角柱用角垫缠绕,或以近似方式设置,防止拳手受伤。
从2009年1月1日起,所有国际拳联批准的成年男子组比赛,采用三回合制,每回合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所有国际拳联批准的比赛全部使用国际拳联电子记分系统。每个回合中,评判员根据每名运动员击中对方的次数评判其得分。具有得分价值的击中,必须在没有格挡、阻挡或防御的情况下,用任何一只握紧的拳套的拳峰部位,直接击打在对方头部或腰部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摆拳如按上述要求击中也为得分拳。一个正确的击中得1分。五名评判员中至少有三名评判认为击中有效部位,即得分。比赛结束时,得分多者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击倒,10秒钟后仍然不能继续比赛,即宣布另一方运动员“击倒对手获胜”。
我校拳击训练馆有拳击台1个,沙袋7个,墙靶2个,瑞士球5个及其他多种专项训练辅助器材。在校训练运动员50名,其中含基地运动员12名,采用三集中的训练模式。贵阳市拳击队有3名教练员,有一名教练员长期在专业队省体工队负责大级别招生和训练,引进队员洪坤,李洋,张小源等8名运动员,为备战2023年省运会、城运会做准备。目前以从外地招入4名大级别到我队参加训练,用来弥补我队缺乏大级别运动员的现状,这4名运动员年龄小、条件较好、发展空间大,符合2023年省运会比赛年龄;在女队发展方向,现有4名女队员到省体工大队集训。
拳击队多年来一直不断向体工队输送了优秀苗子,自2011年以来向体工队输送了20名优秀苗子,其中有3人已经转为正式队员,分别是陈世良、王至伟、杨州;其他17人为试训队员,分别是许华贵、穆俊岐、陈飞、王特、张廷英、龚待源、徐楠、许凯、于嘉文、洪坤、杨权、余佳俊、陈鑫、杨浩、张笑源、李洋、杜赳龙等。目前有6人达一级运动员水平,分别是张凯凯,陈敬宝,陈世良,扬州,许华贵等在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