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还要这样走下去吗?成都幼师学校表示,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否是砖场流水线的模式。缺点在于,一是不以学生本身优势和长处指引。二是学许多知识,大多用不上。三是学与应用不结合。四是学生只学已经有的知识。五是课堂气氛压抑。六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你不捣蛋,很少有人去管你。
多年来,学校基本不教孩子发散思维和探索未知领域,因为老师只是局限于教课本书,照搬课本。这样做法是,老师是线长,那么孩子只能是砖头,而且个个一样。我们的孩子很少拥有自己的脑袋。
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问题。教我们做品德优秀的人,要积极,勇敢,拼搏,好学等都没错,但就是没办法教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我探索,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生活的能力和领会其中的人生快乐。对于孩子个性发展,统一采取修理磨灭。
我国教育是以分数论成绩,以分数论教。就这样多少好孩子的优势被如此的教育模式给磨平了。多少好孩子的理想被破灭了。在校你必须老实、规矩,死学知识,不然就不是好学生,就要受到校规的惩罚。
如果你不是长得那样方正,你就不是一块好砖头。你会被清除、排挤。家长也是和学校一样,手里拿着金箍咒打击孩子的梦想,老师手里努力把你弄成方正的砖头。实际上,我们孩子对有些学科学得不理想,有他的个性原因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不要一棒子打死,就认定这孩子不是人才。让孩子从此在没尊严,在自卑中生活学习,这样真的就让这孩子没有信心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孩子虽然也具有积极,勇敢,真善美和一脑袋的知识,但是仅仅只是前人的东西。经过这样硬性处理的人才,又会继续传下去,一代代都这样了……我认为这是教育体制悲哀……
比如,对于孩子上网,许多家长都感到害怕,都想方设法不让孩子上网,而我主动让孩子用手机上网。8年前,我看到儿子对网吧很神奇(儿子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我观察到儿子放学后常在网吧门外停留几分钟。当时家中没有网,我就给儿子买了一部手机,让他放学后、节假日用规定时间玩游戏、查知识。这样同龄人偷上网吧让家长、老师时生气时,儿子已经对网络神奇淡化了,没去过一次网吧。所以,在这方面我没操过一点心。现在终于证明了,我当时做法是对的。
在这要说明重要一点,孩子关键时期的发展,各不相同,家长要关心孩子、用心引导,要采取不同的对策。现在我儿子很怀念小学、初中生活,因为现在上高中了,每月只能在家待2晚上。我有许多想法,但也真得无能为力。他回来时我必重复的一句话是:“要有修养、身体健康、注意安全,尽你最大努力去学习。”
我呼吁,我们的孩子不应该是个记录机器,他们更应该具有开阔的思维和发展的空间……
现在,我国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对读书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甚至在不同程度地忽视、抹杀了他们的好奇心。
当本该放松身心、开阔视野的假期被没完没了的功课所填满,当孩子走进大自然和探索世界的权利被剥夺,当学校一心想着如何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我们不仅失去了当下的诺贝尔奖,也失去了未来的诺贝尔奖。
从现实来看,家长过于急切的拔苗助长之心,过于功利的望子成龙期待,使许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塑造“天才儿童”,去培养“时代精英”。殊不知,真正的天才和科学巨匠,没有一个是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从早教机构、从补习班里走出来的,他们更多的是在充满乐趣的探险与阅读中享受童年,一直未停止内心的思考与发问。
不妨循着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过的足迹,一窥真正的教育的源头。在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看来,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童年的快乐生活极大影响了他的科研事业。所以,成就孩子,不妨从守护童年、从呵护那颗好奇心开始。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反思,是否走在正确的教育方向上,是否在育人的道路上南辕北辙了。
现在孩子单单没有童年生活,我现在就很为他们心疼。儿子上高中后,精神状态有了变化,崇拜语文老师好象遇到了知音,语文老师出口成诗,儿子自已也挤时间写了好多古诗词,并且发表了很多,这得益于他从少就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